找到相关内容145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浅谈明心见性

    面目,在佛法上就叫明心见性——明悟自心,彻见本性。   自性是体大、相大、用大。既无生灭,也不增减,不变,广大圆满,这是体大。具足种种慈悲、智慧:、安乐、清净,这是相大。...

    蔡惠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91766130.html
  • 心识空间的探索

    不同的相续。心识既非实有,也非不变。此心识的相续譬如一条河流,后一刹那的河流与前一刹那已有不同,此心识的河流也是刹那变化的。尽管变化,但是相续没有变,譬如黄河上游流至下游,同是黄河。心识的相续从...。为什么变化就非实有呢?如果是实有的,它应当是不变的,是独立的,是不能与其他事物发生任何关系的。这个世界的事物能被我们的六根识所感知,它就不是独立的;是变化无常的,它就不是不变的;事物相互之间发生种种...

    山东 圆 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65069422.html
  • 现象学家倪梁康译注唯识论典

    就是第七识(末那识)以第八识为缘而虚妄计度第八识为“我”,可是第八识的本相却是“似”(好像不变)、“似一”(仿佛单一实体)、“没有主宰”(随缘生灭,不能自己想怎么着就怎么着),和“我”的定义全都...或识)和“无线电台”(比喻身或根)的比喻,但喻意却是一样的。   译注“第七识颂”时,倪先生犯了一个大错。这个错误使他这部分译注基本上都不能成立。佛教主张“无我论”,不承认有“”、“一”、“主宰”的...

    高山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5169624.html
  • 起信论研究书后

    不变,则虽有漏现行而真如体及无始无漏种不  以之变失也,此在真如宗之圣教,无不如是说者。   上来所说,其义各有宽狭,唯识宗极尽依他,但许真如  为二空所显之诸法实性,故解分别论之心净...心君作评,以出其非。后王恩洋君作  起信论料简,将起信根本推翻,而唐大圆君作起信论解惑,  以解其惑。又有陈维东君作料简起信论料简,释醒君作起  信论料简驳议,以尽其余势。由此大乘起信论千余年来之未...

    会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11669653.html
  • 浅论佛教的心灵环保

    快乐自在生活,实现自心内在与外界的真善美的统一,正如佛陀在《涅槃经》上所说的“乐我净”境界,“”即不变,没有生灭;“乐”是安闲,受用,无丝毫的烦恼;“我”是得大自在,没有丝毫的束缚;“净”是...!”充分表明心灵环保的重点在于内明或自觉的生命观中,若能明心见性,用本性的清净心面对世间的一切事物,看破放下,无我,无我所,人类就能活在清净自在的性灵生活中。关键词:佛教思想、心灵环保、清净心、乐我...

    释明生

    |浅论佛教的心灵环保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00973877.html
  • 画儿:佛教基本知识——佛法僧三宝

    无漏法,最极殊胜无上,故名为宝。(六)不改义。如世间的真金,烧打磨等,本质不能改变;三宝也是这样,是无漏法故,不为世间的称、讥、苦、乐、利、衰、毁、誉八风所倾动,不变,故名为宝。《心地观经》报恩品以坚牢、无垢、与乐、难遇、能破、威德、满愿、庄严、最妙、不变十义说明佛法僧得名为宝的意义,结语说:‘佛法僧宝,具足无量神通变化,利乐有情,暂无休息,以是义故,诸佛法僧,说名为宝。’ 四、三宝的种类 三宝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35375643.html
  • 净宗十一祖省庵大师

    ,大师普告众弟子言:"吾于明年四月十四日将长往矣"。自此以后,于寸香斋室掩关静修,规定昼夜持念佛号十万声,不变,乃至次年四月二日出关,越十日,遍告大众说:"吾十日前见西方三圣降临虚空,今再见矣,吾...念佛可矣。"言毕合掌称佛名号安然而寂。是年腊月八日,众弟子奉师灵骨于热琴川拂水岩之西。   到了清朝乾隆七年二月十五日,杭州一带大师的弟子等又奉迎遗骨重建塔于阿育王寺之右。其旧塔则改为衣钵塔。...

    广承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4778986.html
  • 佛教道德哲学基础

    存在人。而这五蕴皆是无常,从一刹那到相接的另一刹那,各不相同,它们是一股股刹那生灭之流,没有一分一秒的停留,真所谓如水涓涓,如灯焰焰,念念生灭,相续无穷。所以佛教认为其实并不存在不变古长存的...

    耿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5080806.html
  • 莲宗十一祖省庵大师净土思想略探

    不变,乃至次年四月二日出关,越十日,遍告大众说:“吾十日前见西方三圣降临虚空,今再见矣,吾其生净土乎。”遂后嘱咐寺院事务,再往城中遍辞诸护法居士等。侍者请大师留下遗训,大师以偈书云:“身在华中...竹林法照(生卒年不详)、五祖乌龙少康   (?一805)、六祖永明延寿(904—975)、七祖昭庆省(959—1020)、八祖云栖株宏(1532一1612)、九祖灵峰智旭(1599—1655)、十...

    顾珏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81195065.html
  • 学佛是怎么一回事

    发生、发展(住和异就是发展,住是互相适应的发展,异是互相矛盾的发展)、消灭的过程,在佛法上总称做“诸行无常”——行就是造作转化的意思,既不是不变,所以说是“无常”;同时,在佛法看来这种因缘所生的...  我们的自性,是体大、相大、用大。既无生灭,也不增减,不变,广大圆满,这是体大;具足种种慈悲、智慧、安乐、清净,这是相大;能发生世间和出世间的善因善果,起种种妙用,这是用大。   以上我们不过...

    徐恒志

    |徐恒志|学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001943595.html